临什么秣马?

174 2024-04-02 07:20

一、临什么秣马?

厉兵秣马,是汉语成语,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没有下一句。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白话文:“郑穆公接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报告,赶紧让人到都城北门查看,果然见到杞子的军队个个扎束停当,兵器磨的雪亮,马喂的饱饱的,完全处在临战的状态了。”

励兵秣马:

意思是指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二、中国人的礼貌特点有哪些?

1. 从外形上看,中国人是黄皮肤、黑头发、深褐色瞳孔,面部五官较平。

2. 从体能上看,和西方人相比,大部分中国人更适合协调性强的运动,比如体操、跳水、乒乓球。但是不太擅长需要爆发力和耐力的运动。

3. 从生活习惯上,中国人擅长煎炒食物,中餐文化源远流长,而且美味可口。中国人还喜欢喝热水,人到40岁开始泡枸杞水养生。

4. 从观念上看,中国人明哲保身的观念根深蒂固,讲究中庸之道。

5. 从性格上看,中国人含蓄委婉。被当面表扬的时候,通常感到窘迫,或使用“哪里哪里“、”过奖过奖”之类的谦虚之词。同时中国人还很爱面子。

6. 从处事方法上看,中国人既讲究“无规则不成方圆”(对陌生人); 也擅长在规则下变通行事(对熟人),注重关系。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将儒释道的处世之道结合起来。得意时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失意时是道家,寄情于山水之间。

7. 中国人的集体观念强,喜欢抱团。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以及遍布大街小巷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可以证明。但同时中国人的合作精神比较差,有意见会上不说,但会后还是按照自己那一套来办。

三、“失其所与”的“其”的含义?

“失其所与”的“其”的意思是“那,那些”,做为指示代词。

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作者:先秦-左丘明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扩展资料

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注释: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

2、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3、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养马岛民宿哪家最好?
上一篇:苏州自带帐篷露营过夜地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