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昂族十大特产
德昂族十大特产是中国云南省德昂族地区的特色美食,代表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德昂族是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其食物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下面将介绍德昂族地区最具特色的十大传统美食。
1. 德昂米酒
德昂族人民以水稻为主食,因此德昂米酒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酒类之一。德昂米酒具有独特的酿造工艺,口感醇厚,香气浓郁,是宴请客人和庆祝节日的必备饮品。
2. 德昂烤肉
德昂族烤肉是一道传统美食,通常使用当地的猪肉和牛肉,加上独特的调料和烹饪方式,烤制而成。肉质鲜嫩多汁,香味扑鼻,是德昂族家庭聚餐和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菜肴。
3. 德昂糯米饭
德昂族人民擅长种植糯米,因此糯米饭是他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昂糯米饭口感软糯香甜,营养丰富,常常搭配各种肉类或蔬菜一起食用,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主食。
4. 德昂豆腐
德昂族人民善于利用豆类制作豆腐,德昂豆腐口感细腻,滋味鲜美,被当地人视为一种健康美食。德昂豆腐可以烹饪成各种菜肴,如酸辣豆腐汤、干煸豆腐等,深受人们喜爱。
5. 德昂酸笋
德昂族地区盛产酸笋,德昂酸笋口感酸爽爽脆,是一道清爽可口的时令佳肴。德昂人常将酸笋泡制后,烹饪成各种菜品,如酸笋鱼、酸笋炒肉等,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
6. 德昂野生菌类
德昂族生活在山区,周围环境适宜野生菌类生长。德昂族采集各种野生菌类,如牛肝菌、香菇等,制作成美味菜肴。这些野生菌类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德昂族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7. 德昂凉粉
德昂凉粉是一道清凉爽口的美食,主要采用地方特色的凉粉条制作而成。德昂凉粉口感滑嫩,味道清香,常常添加辣椒、酸菜等配料,是夏日消暑的好选择。
8. 德昂灌汤包子
德昂族灌汤包子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包子皮薄馅大,馅料丰富多样,其中加入鲜美的汤汁,咬一口汤汁四溢,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9. 德昂青稞酒
德昂族地区因气候适宜,适合种植青稞,制成青稞酒。德昂青稞酒具有香甜烈性,饮后温暖身体,是当地人冬季祛寒的首选饮品。德昂人民常常在寒冷的冬夜围坐在一起,品味青稞酒,共享温馨时光。
10. 德昂糍粑
德昂糍粑是一种传统的糕点类食品,口感绵软甜香,制作工艺独特。德昂人民常常将糍粑作为美好祝愿和节日祭祀的食物,也是款待客人和拜访亲友的佳品。
二、德昂族的特点?
德昂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德昂族是一个自然、朴实、淳厚的民族,他们的民族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文化传统
德昂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服装、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德昂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周边的藏族、傣族等民族有很大的差异。德昂族的服装以蓝色为主色调,男女服装样式相对简单,但是却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勤劳好客
德昂族人民勤劳好客,善于劳动,尤其擅长农业生产。他们以耕种、养殖为主要生产方式,热情好客,待客如亲,对客人非常热情。
三、尊重自然
德昂族人民尊重自然,他们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德昂族的传统文化中,自然是一种神圣的存在,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
四、多元宗教信仰
德昂族人民信仰多种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土教等。德昂族人民对宗教非常尊重,他们认为宗教可以引导人们向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三、德昂族的背景?
史学界普遍认为汉晋时期云南永昌的濮人是德昂族的先民。就濮而言,其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百濮"。百濮的情况比较复杂,是许多个族群的总称,其中也包括云南最早的土著居民孟高棉语族各族的祖先部落。
四、德昂族分支?
德昂族有汝旺、汝果、汝峨、汝进、汝本、汝波、汝别牙、汝买阿、汝昂、汝腊、汝王、汝科、汝别列、干得别列、汝不峨、汝布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多种支系。
而中国德宏的德昂族则自称“德昂”,临沧的德昂族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五、德昂族服饰的特点?
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
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德昂族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
六、德昂族民族的服饰特点?
德昂族民族的服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德昂族民族的服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德昂族民族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受到周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服饰风格。德昂族女子常穿着五彩纱子襟撑、宽袖长衫、围裙、打花头巾等服饰,其中特别以紫色和蓝色的宽袖衫、紫色的绣花花襟最为常见。男子则常穿着灰色或黑色上衣、黑色长裤、头戴白布圆帽、系黄布腰带,衣帽间常系一个小绣囊。德昂族的服饰以简洁、朴素、大方为主要特点,在反映族群生活习俗的同时,也展现了德昂族人民淳朴自然和奔放豁达的性格特点。
七、德昂族是哪个省的?
云南省。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僳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而居。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居住在镇康、耿马等县的则自称“尼昂”或“纳昂”。
“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八、德昂族的风俗习惯?
1、德昂族的婚俗
德昂族的婚姻多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女子在选择对象上有一定自主权。本民族内部没有严格的等级婚,只要对方愿意,贫富人家可以联姻。男青年到十四五岁时开始串姑娘,晚上他们到女青年家门外吹芦笙,引出姑娘来谈恋爱。双方建立感情后,互赠手镯、腰箍、项圈、篾箩、织锦接包等生活用品,然后再请寨中老人往女家说媒。
2、德昂族的食俗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习惯于在煮炖时配酸笋。
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德昂族种茶历史怂久,茶在德昂族民间不仅是常备的饮料,也是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德昂族也饮酸茶,又称湿茶,古称谷茶或沽茶。味酸涩,能生津解渴。并有解暑清热,消食的作用。饮酒则多是自家酿制的竹筒米酒。3、德昂族的服饰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
4、德昂族的做摆
“做摆”是德昂族人赕佛活动之一。“做摆”日期是根据村寨是否具有财物条件来决定举行的。日期不定,数年举行一次,每次3—5天。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承头人选出之后,便着手筹积资金,并到寺院拜赕佛,敬献贡品等。“做摆”之意是祈一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佛爷念《长拉尼亚》经,以求大家有吃有穿,年年富有。5、德昂族的供登满
供登满,德昂语即祭地,供登满是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德昂族宗教节日。每年播种包谷结束时举行。届时全寨凑钱买猪、鸡各一只,每户准备一箩碎石。祭祀时,在地边栽一根木桩,把碎石倒于桩旁,然后杀牲设祭,求地鬼保佑庄稼免受灾害,颗粒饱满。这一天,全寨人不许动土,也不能舂米,以免触怒地鬼。6、德昂族的采花节
德昂族和傣族一样也过泼水节,是在清明后第七天开始,一般要过三天。不同的是,他们把上山采花的第一天叫做采花节。这天,天刚泛起鱼肚白,铓锣、象脚鼓声就响彻村寨,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起到山里去采花,在野外舞蹈、对歌……傍晚回来互赠鲜花,相互祝福,并将花插在自家的花罐里、篱笆上……夜里,青年男女又欢聚一堂,演奏悠扬的葫芦笙,进行动人的对歌。
7、德昂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德昂族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的阳历4月14日至16日举行,节期为3天。泼水节的头天清晨,男女老少都换上盛装,特别是姑娘们打扮得鲜艳夺目,老人把已准备的食品和各色纸剪小幡旗、香炷、蜡条等贡品携往庄房贡于佛堂神龛。
九、德昂族是如何跳舞的?
象鼓舞:德昂族的舞蹈,广为流传的是象脚鼓舞。由敲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他男女老少跟在后面,按一定步法,手势绕圈而舞。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组成外圈,女子组成内圈。由一戴草帽的男子带头击鼓,其他男子跟随,提起大裤脚,露出腿上所剌花纹,绕场欢舞。妇女组成的内圈,排头的女青年击铓锣,与击鼓男青年配合,跟随的妇女亦与男子并排而舞。 水鼓舞:水鼓舞是德昂族所独有的,其步法,形式基本与象鼓舞相同,击敲时把鼓绳挂在脖子上,水鼓抱在胸前,右手持锤击大头鼓面,左手以掌拍小头鼓面,两手相互配合,击出节秦。 佛鼓舞,佛鼓,意为“佛”之鼓,德昂语称“耿冷牙啪拉”,是佛爷(和尚)专门保管,并经佛爷批准才能使用的鼓。用佛鼓作伴奏乐器而跳的舞,叫“佛鼓舞”。 相传在佛教传入德昂地区并产生了自己的佛爷初期,类房里每举行一次大的活动,都得由佛爷走村串寨通知百姓,后来有一个叫帕煞达的大佛爷精心制作了一种声音洪亮的鼓(与象脚鼓类似)。每当类房举行某种仪式或活动,只要击鼓,百姓听到鼓声就能应声前来。这种鼓,人们后称之为佛鼓。平时都置于类房里,举行活动时才抬出来,用毕仍放回原处。 现盈江县弄璋乡南算寨,有一座古老的佛寺,现当地居住的傣族老人都称为“类庄崩龙”,意为“崩龙(德昂)佛寺”。寺中还保留有一个珍贵的牛皮大鼓,鼓身为一大圆木,掏空去皮,长2.8米,腰粗4米左右,鼓面大头直径1.14米,尾面直径1米,鼓身外用白皮裹着,用黑漆漆过;鼓两端蒙的牛皮原已不存,近些年,当地傣族群众又重新蒙上牛皮,并在做佛事时使用。据几位八十多岁傣族老妈妈说,鼓的内部原有增加音量的装置,敲时音量特别大,传播很远。敲多了能使正在孵化的母鸡孵不出小鸡来。佛鼓舞是在佛教节日或晋升佛爷或迎接外寺长老期间,在佛寺的广场上和“象脚鼓舞”同时跳的。是男性集体舞蹈,舞者有敲佛鼓、击钹、敲铓共三人,在象脚鼓舞圈中表演,然而鼓点、动作与象脚鼓舞都不相同,象脚鼓舞气氛热烈欢快,佛鼓舞较严肃庄重。陇川县称佛鼓舞为抬鼓舞。以两男子用竹棍将鼓抬起,行走于舞队前列,一人双手各执一校敲击起舞。 佛鼓主要流传在德宏州及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德昂族居住区。佛鼓舞以前只能在佛爷晋升或迎接外类房(缅寺)的佛等重大宗教节日时方可击鼓并表演,表演者限于男子。
十、德昂族的习俗有什么?
此题答案:1、泼水节
泼水节(当地人称“浇花水”)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日一共有三天。仪式开始这天,德昂群众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带上自己准备好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鲜花,汇集到本寨的佛寺(奘房)去过节。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老主持,并致祝词。致罢祝词,男青年们敲响了象脚鼓,跳起了象脚鼓舞。女青年合着鼓声,跳起了“堆沙舞”。其他人手捧竹水筒,举过顶,依次往雕龙画经的水槽里倒水,为象征佛祖化身的佛像冲浴,意即缅怀先辈的恩德,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2、关门节
关门节,德昂语称“进洼”。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始,为期3个月。关门节是农业生产最忙的时候,它要求青年男女们自我约束,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即关起爱情、婚姻之门,节日期间不准谈情说爱,不准男娶女嫁,也不准僧侣们到村寨中留宿,他们要净居佛寺,专心念经,提高德性。关门节中的前3天,众人到佛寺赕佛,不下地劳动,青年男女们则集中在一起唱“别杆柴”(德昂族民歌),跳舞。3天过后,每7天众人都要用花、香、烛等小供一次佛,第八天要到佛寺去祭佛,听佛爷诵经,祈祷佛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3、开门节
开门节,德昂语称“出洼”,是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九月)举行,为关门节最后一天,节期3天。开门节即启开爱情婚姻之门。这时,农忙已经结束。头天,德昂村寨举行宗教仪式,庆祝粮食丰收。次日未婚少女都要到佛寺烧香敬佛,感谢佛爷开禁爱情婚姻之门。最后一日早晨,青年男女们要听佛爷讲经布道,而后当地群众进行赶摆(集市)和赕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