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羌族有什么特产?
羌族特产有:
北川羌红咂酒,北川马槽酒,北川苔子茶,北川腊肉,牦牛肉,洋芋糍粑,松潘土火锅,藏族酥油茶,青稞酒。手抓肉。
二、四川羌族特产?
1. 羌笛:羌笛是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传统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2. 阿坝牦牛:阿坝地区盛产牦牛,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牦牛肉常用于制作风味独特的火锅和干脆面等美食。
3. 羌绣:羌绣是当地羌族女性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闻名。
4. 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民族和羌民族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以茶叶、奶油和盐等原料制成,口感浓郁香甜。
5. 枸杞子:阿坝地区气候适宜,盛产高品质的枸杞子。枸杞子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6. 木雕:阿坝地区的木雕工艺独具特色,常用于制作佛像、家具和装饰品等。
以上只是一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特产示例,当地还有其他种类丰富的特产,如野生菌类、藏药材等。这些特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还体现了当地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精髓。如果您前往阿坝旅行,不妨尝试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什么特产?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自治州,这里有丰富多样的特产。以下是一些阿坝特产的例子:
1. 羌笛:羌笛是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传统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2. 阿坝牦牛:阿坝地区盛产牦牛,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牦牛肉常用于制作风味独特的火锅和干脆面等美食。
3. 羌绣:羌绣是当地羌族女性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闻名。
4. 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民族和羌民族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以茶叶、奶油和盐等原料制成,口感浓郁香甜。
5. 枸杞子:阿坝地区气候适宜,盛产高品质的枸杞子。枸杞子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6. 木雕:阿坝地区的木雕工艺独具特色,常用于制作佛像、家具和装饰品等。
以上只是一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特产示例,当地还有其他种类丰富的特产,如野生菌类、藏药材等。这些特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还体现了当地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精髓。如果您前往阿坝旅行,不妨尝试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四、羌族有什么习俗?
1、饮食 羌族饮食丰富。主食是玉米、洋芋、小麦、青稞,辅以荞麦、油麦和各种豆类,蔬菜品种多样。传统的饮食有搅团、玉米蒸蒸、“金裹银”或“银裹金”、洋芋糍粑、煮洋芋、猪膘肉。人们普遍吸兰花烟,还喜欢饮咂酒、“玉米蒸蒸酒”和蜂蜜酒。
2、服饰 羌族服饰朴素美观,风格独特。各地略有差异。其中,汶川县的龙溪、绵虒、雁门,理县的蒲溪,茂县的赤不苏、黑虎、三龙、渭门,北川县的青片,松潘县的镇坪等地服饰具有代表性。 头饰,男女包头帕。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盛行“一匹瓦”,瓦片状的青布上绣有花纹,用银牌、环扣点缀。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被称为“万年孝”)。
3、建筑 羌族多数在向阳、背风,有耕地和水源的高半山或河谷地带筑屋造房,由几户或几十户形成自然村寨。建筑大致分为两类:碉楼与碉房。 碉楼属古代建筑遗存,汉代称“邛笼”。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及中心,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结构严密,内有六七层,最高的达十三四层。 碉房也叫“庄房”,为居住用房。呈方形,一般分三层(也有两层和四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
4、婚姻 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怀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转房、入赘、抢婚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婚姻逐渐居多。但传统的礼仪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5、民间工艺 羌族民间工艺别具一格,以挑花、刺绣最为出色。心灵手巧的羌族妇女,不需图稿,信手绘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绣成绚丽多彩的成品。 题材取自世间万物,用挑、扎、绣、勾、纳、提、拼、扣、纤等多种针法,单用或混用,绣于头帕、衣服、腰带、裹肚、围腰、鞋袜、香包等局部地方,美观漂亮而耐用。
五、羌族为什么叫羌族?
羌族的族名是来自于甲骨文中的羌字。其含义是指西戎牧羊之人。具体字形为上为羊下为儿。有取本族以羊为图腾崇拜之意。羌族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民族,古羌人范围较广,三国以前,中国西部统一称为羌。后来逐渐从古羌人中分化出氐、藏、彝等民族,现在这些民族均为羌语支民族
六、北川羌族自治县特产?
北川腊肉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特产。北川腊肉采用北川传统工艺腌制。制作出的腊肉色泽洪亮,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适应现代人对营养健康饮食的需求。 腊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
绵阳市名优土特产:木雕漆器、仿古家具、壁挂、扎染、黄麻地毯、水磨漆器、玻璃画、扇子、竹禽等工艺品,以及平武套枣和梅线、北川茶叶、北川腊肉、核桃、木耳、光友方便粉丝、雪宝牛奶、江油中坝酱油、梓潼酥饼等名优特产。
有的,北川有土特产,北川的腊肉和茶叶很有名。还有北川的土蜂蜜、北川腊肉、北川茶叶、北川马槽酒、蕨菜等等。在当地体验也可以,还有的是礼品装,可以带回来送人。
北川特产:虫草、贝母、羌活、党参、黄连、天麻、杜仲、针眉绿茶、生漆、棕片、花椒、蚕茧、安县特产矿泉水、枣皮、棕片。
七、羌族人有什么爱好?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汶川县志》说,羌民“丧葬有丧葬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存也。” 羌族音乐原始古朴,属我国民族调式,以五声、六声为主。五声音阶的歌曲包括有以宫、商、角、徵、羽5个音作为调式主音(起讫音)的5种调式。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五声式音阶,如徵羽、变宫、商、清角,以及宫、商、角、清角、徵,但是很少使用。
羌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有,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秘感;舞蹈动作的表现与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多数舞蹈是用歌来促使舞步的循环往复;同一乐句男领女合,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同舞蹈齐奏起落结合巧妙协调。
八、羌族结婚有什么风俗?
婚礼是每对新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中国有56个民族,所以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精神面貌和风俗文化,婚礼习俗也大有不同。玛丽纪带你了解一下这9种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吧!
羌族婚俗
羌族民间有的地方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傣族婚俗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苗族婚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彝族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满族婚 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朝鲜族婚俗
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新郎房”前举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铺着毯子,伴郎交给新郎一把系有白绸子的扇子,雁夫将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台阶。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会受到人们的讥笑。朝鲜族的推雁仪式和六礼习俗一样,是一种古俗。它用象征仪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白头偕老。
白族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瑶族婚俗
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仡佬族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女或宴请宾客时还要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即按特点顺序共分三台,第一台称茶席,喝清茶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台称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种凉菜及酸、咸、辣腌菜和香肠、盐蛋等;第三台称正席,上饭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时,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
九、羌族有哪些美食?
羌族有以下特色美食
铺盖面
做法于擀面相同,不同的是它擀成圆形薄状的面皮时,不将其切成细条。而是锅里烧制的酸菜汤(有时加入适量的条状土豆)在煮沸时将面皮铺在锅上,待面皮上有气泡隆起时就用筷子将其面皮逐个撕烂盖锅盖煮沸既成,故而得名“铺盖面”。
煮土豆(洋芋)
做法是将土豆洗净,放入锅里蒸煮,待熟后放入盘中。食法是将土豆取皮,蘸干辣椒面或蜂蜜皆可食用。
洋芋糍粑
将洋芋洗净蒸煮,熟后剥皮凉冷,在石臼中舂成糊状,取出凉冷。食用时先煮酸菜汤,再将洋芋糍粑切成细条,放入汤中待糍粑浮于汤面时即可食用。还可以将糍粑切成细条蘸食,其佐料可用辣椒、味精、花椒等勾兑,也可蘸蜂糖食用。也可将糍粑切成细条后用油炸酥加入白糖食用,此种食法已成为当地的名小吃。
酸菜
将圆根菜秧、青菜、油菜、白菜、莲花白、野菜等蔬菜洗净,切细放入木桶里,烧制一锅沸水,掺少许玉米面或麦面搅匀,待水滚开后,倒入木桶里盖桶盖,第二天就可食用。酸菜可炒、拌和烧汤皆可食用。其中用圆根菜秧和野菜制成的更有酸味,且可放置几个月不坏。
腊菜
选用自己喜食的白菜、青菜等蔬菜晒萎洗净后,掺入食盐腌制后放入坛子或木桶里,用石头压紧。食用时取出切成丝状或颗粒状,可炒、拌或汤火锅食用。制作时间一般以腊月制作最佳,这时制作的腊菜放置时间长,是农村一年四季都储备的食用菜。
腊肉
羌人大多居住在高半山,交通闭塞,购物不便,因而各种食物以耐储藏为要。长久以来形成了羌寨腊肉的特色食品,每到腊月才宰猪,腊肉以此得名。制作方法是:在高半山由于气候原因大多都不放盐,把头、蹄、排骨剔开,分别挂于火塘上熏干即成。而气候较热的地区是在肉上撒上盐和各种香料腌制一至两天后,挂于火塘上用烟熏干既成。食用时按需切割,烧皮洗净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由于肥瘦相间,肥肉透明,瘦肉色泽红润,食入口中化渣爽口,是羌民族长期食用的肉类,也是农户财富的象征,因为农户储存油饼和猪膘的多少,且储存时间的长短是羌区家庭是否富有的不成文标准。
面蒸蒸
分蒸、塌(焖)两种。蒸法就是将玉米面掺入冷水,搅拌成颗粒状,再用甑笼蒸熟。塌是把玉米面倒入沸水里蒸煮,待有两成熟时,用筷子搅成颗粒状后,改用微火焖蒸到上气后再抄拌,蒸焖成熟即可。
金裹银
就是用大米和玉米面混合而做得名。做法是待米饭将煮熟时在面上放入玉米面,然后用筷子从上至下逐步均匀拌合,蒸熟既成。由于大米是白色,玉米面是黄色故而得名“金裹银”。
面疙瘩
搭锅烧油,把洋芋切成条状置锅里稍炒加水煮沸,待洋芋二成熟时加酸菜(根据个人喜好),待锅里水或菜汤煮开时,将玉米面或荞麦面用温开水拌捏成的颗粒状倾入沸水中或菜汤中,煮熟既成。
面片子
先将玉米面或荞麦面用温开水拌捏成三柱体形状,搭锅烧油,把洋芋切成条状置锅里稍炒加水煮沸,待洋芋二成熟时加酸菜(根据个人喜好),待锅里水或菜汤煮开是,就用刀将其所捏的面削入里面,煮熟即可用。
馍馍
分烧馍和蒸馍两种。原料是由玉米、麦子、青稞、荞麦、胡豆等面粉做成。烧馍的做法是将其面粉掺水拌捏成直径约20厘米、厚约3厘米的圆形饼状,在双手中颠簸,将平面显现自然皱纹,放入平锅(熬盘、煎盘)纹两面微烤后,将馍馍放置于火坑里用红灶恢覆盖,适当翻烧,当拍击馍面有脆响声音即可。吃馍是要吹馍面上的灶恢,所以就有了“三吹三打”的俗语。蒸馍:就是将各种面粉发酵(羌区发面时多用咂酒来发酵)后,做成各种形状放入蒸笼或锅中蒸熟既成。
烙馍
做法与烧馍相同,不同的是将做好的饼状或月牙状的馍放在平锅(熬盘、煎盘)中炕熟既成。蒸馍、烧馍、烙馍在制作,还可以添加适当的辣椒、花椒、油、盐、糖、核桃、麻子、香菜、肉丁和各类蔬菜为配料,使其做出来的馍风味各异。馍馍的形状有月牙状、圆形状、千层馍、瓦底(饺子状)和各种飞禽走兽等。其中,蒸馍细软酥松,烧馍、烙馍香脆可口,由于可存放三至四天不变味,所以是出门旅行和野外短时间耕作时的最好必备干粮。
搅团
用玉米、荞麦面分做成。将水渗入锅中待烧沸时,搅入面粉,边洒面粉边搅,等到可以黏附于搅棒为宜,随后渗少许开水盖锅盖,蒸煮一至二分钟后又继续搅匀,再蒸煮五分钟既成。搅的过程中次数越多,面粉越有韧性,就越好吃。俗话说:“搅团要搅够三百六十圈才好吃。”搅团熟后用酸菜、肉沫、葱蒜、花椒粉等调料配成调味制汤蘸食。
擀面
用小麦、青稞、荞麦粉制成。其中以擀荞麦、小麦面流行于羌村。荞麦擀面易断裂,故有意参适当的野棉花以增加韧性和拉力,使面条细、长、薄。荞麦面擀好后,沸煮,拌以酸菜、姜、葱、蒜、花椒、食盐、味精、酱醋等佐料加以勾兑制汤,将荞面挑入碗中即可使用,其味鲜美细腻。荞麦面好吃,但做工很有考究,是家庭妇女聪明贤达的标准,在农村是公婆考核新媳妇的课目。荞面擀制好后,沸煮过滤后,用冷水漂过一至两次,可作凉面,还可以用肉丁混炒,加上佐料,又是一种风味。荞面还可以做成羌族特色的搓搓面(羌语“毕加母”),由于是用手将其荞面搓成蚯蚓状而得名。
十、羌族歌曲有哪些?
《幸福羌寨》、《莎朗》、《西呀啦沙》、《萨朗姐》、《清亮亮的咂酒》、《羌族歌舞喊太阳》、《羌族歌舞啊拉伊沙》、《羌族歌舞惹红特》、《羌族歌曲-纳吉纳鲁》、《好景永在羌家留》、《云朵上的羌寨》、《花儿纳吉》、《太阳里走出来的羊角花》、《我的小妹》、《云朵上的姑娘》、《阿拉依》、《纳谷勒》、《羌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