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梓潼大庙山路线?
我是梓潼人,知道的.你从绵阳富乐山车站出发跟绵阳到梓潼的车沿绵梓公路就到了梓潼了.在梓潼车站对面的文丰楼下坐到大庙的班车就行了,只要2元.祝你旅途愉快!梓潼人民欢迎你的惠顾!梓潼有片粉,梓潼酥饼,米粉都是地方特色小吃.大庙更是一处国家级文物古迹.四川最大的柏树林,最好玩的风景区.
二、梓潼大庙山的门票多少?
绵阳梓潼大庙山的门票42元一张。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翠云廊路2号,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是禄神文昌帝君祖庭,文昌帝君及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七曲由风景区大庙古建筑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三、梓潼的大庙山怎么走?
我是梓潼人,知道的.你从绵阳富乐山车站出发跟绵阳到梓潼的车沿绵梓公路就到了梓潼了.在梓潼车站对面的文丰楼下坐到大庙的班车就行了,只要2元.祝你旅途愉快!梓潼人民欢迎你的惠顾!梓潼有片粉,梓潼酥饼,米粉都是地方特色小吃.大庙更是一处国家级文物古迹.四川最大的柏树林,最好玩的风景区.
四、春节梓潼大庙山的门票是好多钱?
绵阳梓潼,七曲大庙山的门票春节前由原来的20调整到40了,外籍人士100元大洋~~ 香火照样旺~~ 停车场里百分之八十都是川A和川F
五、梓潼周边游玩景点推荐?
1.七曲山风景区 AAAA国家级森林公园
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4年10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林场批字[1994]150号)建立的。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林业科学家称它为“森林化石”,旅游者称它为“蜀道翡翠”,文人雅士称它为“翠云明珠”。一、基本概况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
2.两弹城景区 AAA
两弹城景区
两弹城景区位于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脚下,与梓潼县城隔江相望。景区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为主体,东起潼江、西至何家湾、南临长卿山、北倚西记沟,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现存有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仿苏式建筑物167栋,其中包括“两弹元勋”院士宿舍、张……
3.梓潼翠云廊
梓潼翠云廊
沿由秦入蜀的古金牛道南行,经宁强、利州、剑门关下的古城昭化,经剑阁县城,南至阆中,西至梓潼,有一条以石板铺成的三百里长的古驿道,道路两旁古柏苍苍,铁干虬枝,高拂云天,逶迤莽苍,蜿蜿数百里,云蒸霞蔚,天幕迷濛,人行其中,如入绿色长廊,行者“尽被浓荫裹”,虽是盛夏……
4.蜀王思妻台
蜀王思妻台
五妇祠、蜀王思妻台是梓潼五妇山的两处历史遗迹。《元丰九域志》及《华阳国志》记载,五妇山在梓潼县北十二里(五妇山今又名水观音),高四百二十丈。《蜀记》云,梓潼县有五妇山。秦王遗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至梓潼,遇蛇拦路,五丁怕大蛇惊吓美女,即踏地大呼拽蛇,山……
5.魏延祠
魏延祠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地处山间的魏延祠,有些落魄,有些荒凉,游人罕至,这对镇北征西勇猛忠诚定汉土的魏延来说,有些悲凉,有些凄惨,有些不公,但对“生有反骨”而遭“夷三族”的魏延来说,这样的祠堂,亦是难得的一种纪念。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
6.送险亭
送险亭
梓潼“东北界连龙剑,群峰苍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绵,曲嶂逶迤于绿水。坡陀山势渐就平衍,蜀道之险至此将尽。”这是前人对梓潼形势的描述。梓潼县北10里有个送险亭,她的建造和命名,颇有深刻意义,不同于一般风景设施。清朝咸丰年间梓潼知县张香海在《重修送险亭碑记》中写道:……
7.“两弹”城旧址
“两弹”城旧址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指当年为发展中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制“两弹”(-和-)的中心。中国“两弹”城旧址,是当年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军事实力,研制发展高能物理,热-的地方。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曾聚集中国国家科技精英,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心血,举世瞩目的人……
8.梓潼上清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梓潼上清观
梓潼县上清观,又名灌沟寺,亦作观沟寺,位于东石乡油坪村1、4组,坐西向东,创始于隋开皇,重建于明成化,毁于崇祯后,再逐渐兴盛于清代康雍乾道。现存古迹以清代四合院古建为主体,兼紫荆、蒙泉和明代摩崖等名胜。1990年11月,被公布为县保,2009年7月,被公布为市……
9.梓潼关帝庙
梓潼关帝庙
梓潼关帝庙在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魁星楼北面,颇具气势。七曲山关帝庙由皋门、拜殿、关圣殿组成。关圣殿仍保留明代的建筑特色,皋门、拜殿为清代乾隆时所修,整个古建给人以古朴典雅、雄伟壮丽的感觉。在关圣殿前有高大木门六道,门上有四幅文昌帝君画像,绘有文昌帝君及擎着官扇……
10.唐明皇幸蜀闻铃处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
县城之北20公里的七曲山中段有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史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叛军进攻京都长安,怆惶率姬妃臣僚向西蜀进发。六月十四日到达兴平县马嵬驿,随侍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以为此次祸乱,全为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误用0侫酿成,即……
走遍梓潼县
六、贺州大庙山来历?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时,他率大军一路东进来到即墨,在城东南五里处的一座山上扎下营寨。由于后勤保障不力,粮草没能跟上,兵马饥饿困乏,军情十分紧急。
这时候,一位老妪提来一罐米汤送给太宗,解了其燃眉之急。
李世民感念仙妪相助,将这座叫做“小庙山”的山岭,封做“大庙山”。
七、谁知道梓潼大庙山里面观音殿里的那个算命的算得准吗?
圣水寺那里有个大师算得准。梓潼七曲大庙山上面最准,好多人排队去找他。
八、大庙山的由来?
大庙山的由来:
据说此山原名惠泽山,汉高帝五年,在此山册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死后又在山上立庙祀之,故名大庙山,一条大庙路就在山之西麓。大庙山,位台江区上杭路、大庙路和延平路之间,面积约6公顷,山高31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无诸助刘邦灭秦击楚有功,汉王朝遣使册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在此筑台受封,此台称为汉闽越王台。后人为纪念无诸,又在台旁建闽越王庙,俗称大庙或无诸庙,此山称作大庙山。大庙历经唐大中、宋元禧、明隆庆、清道光年间重修或修建,民国时期毁。
大庙山在台江西部,今福州市第四中学所在地。山上今福四中校内尚有一块“全闽第一江山”的大石碑。
钓龙台
大庙山上古迹有钓龙台。相传东越王余善曾在此垂钓,故称。台高4丈,周围36步,台上可坐百余人。明末,曹学佺咏钓龙台诗云:“山河原属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祗为百龙先一钓,纷纷鳞甲载江来”。台之西向有钓龙井,直径1.5米,井深水清,民间传闻系“龙泉”,可祛病。宋淳化四年(993年),山上置钓龙院,院中有达观亭,碧光亭。宋蔡襄为达观亭作诗,诗云“峭峻钓龙台,飞亭压其端,旷达四无际,因之名达观”。宋程之邵为碧光亭作诗,咏曰:“寺压高台最上头,一亭新就得清游”。山上有一石碑,上刻“全闽第一江山”,是摹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之笔迹;尚有宋书法家赵汝愚所书“南台”两字。明洪武三年(1370年),山上建有风云雷雨山川坛,西隅附祀日本、琉球、渤泥山川之神,春秋仲月上巳日合祭。清咸丰年间,潞河白让卿观察使游闽时,借居此山,题一对联:“卸远山,吞长江,西南诸蜂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风雨之际枕簟生凉”。
清道光年三十年(1850年),乡民集资修闽越王庙,并在其旁建“台江第一亭”,亭之右又建“榕阳山馆”,挹远山,瞰大江,堪称城南胜境。诗人陈雪樵题一联:“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月明如昼,江流有声。”诗人吴梅臣亦作一联:“窗中列远岫,天际误归舟”。
相关事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林则徐裔孙林炳章等在山上建旨在反对贩售鸦片的“去毒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台江地区诗人于山上建“志社”;民国6年(1917年),又建诗楼。陈宝琛为志社署额。楼前榕树双株,老干虬枝,日影不到。诗人萧梦馥曾书一联:“双树容听法,白云悠为怀”。诗楼外有一联:“山林一席供歌啸,城郭千家入画图。”诗楼南面旧墙上镶嵌着3大块青石石碑,系由清末诗人陈衍、林苍、唐瀚波撰文,书法篆刻名家洪亮、萧梦馥、陈廉撝各写一碑,载入《福建通志·名胜》卷。 闽越王庙后有“瓜莲精舍”,闽人于六月办“瓜莲会”,以祀越王。此处乃宴息之所,前有小池,旁即钓龙井,花石掩映,颇具幽趣,有一联曰:“瓜雨莲蓬池上社,柳烟梅月井边台”。
大庙山下龙岭顶,有新镌两副对联:一是“江潭水碧诗无尽,台榭花红意自如”;一是“龙腾巨浪开新局,岭跨长虹化坦途”。分别嵌入“台江”、“龙岭”两字。这两联是当代诗人刘长卿和陈涓音所撰。山巅有一块石头,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旧时,每逢农历九月九日,有很多游人来此登高游玩。
1990年,大庙山碑刻及“去毒社”、“志社”旧址尚在,大庙等建筑已无存。
人文历史
勾践传六世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王的后代统领部众流落到东南沿海一带,无诸就是当时福建境内的越族首领,他在战国后期自称闽越王。 在闽越故地设立闽中郡,由无诸统领故土。无诸以福州为中心,积极发展生产,势力逐渐强盛。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无诸也在福建举兵反秦,后随刘邦伐秦伐楚,素有战功。因此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统领闽中故地,并派使臣从海路沿闽江而上到福州正式册封。
为了迎接汉使臣,无诸在闽江边的一座山上建台,在此正式接受册封为闽越王,后此山就称为惠泽山。几年后无诸去世,相传就葬在册封台后面。后人为了纪念无诸,在册封台旧址旁建武烈英护隆闽王庙,也称汉闽越王庙,俗称大庙。
扩展资料
名人古迹
唐、五代以后,山麓江边街市兴起,称潭尾街,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全闽第一江山”石碑立于山麓,因此南台山就有全闽第一江山的美誉。由于人们对闽越王庙的崇拜,南台山到清代后又改称为大庙山。
大庙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登临游览怀古之处。元代诗人范德机有咏余善钓龙台的诗曰:“海角钓龙人杳,云间待雁路迢。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高秋坐看潮。”更多的诗是登临钓龙台怀念无诸,如明初著名诗人王恭《题无诸庙》诗曰:“野庙大江畔,潇潇树色寒。断碑荒草蔓,画壁古苔干。龙去春潮在,猿鸣海月残。英雄那可问,东逝更漫漫。”可惜的是,闽越王庙于1922年因失火被烧毁。
如今,大庙山闽越王遗迹地已成为福州第四中学校址。米芾写的碑文已遗失,后人陆某补写了一个碑,现立在福州四中内。尚存的遗迹除“全闽第一江山”石碑外,还有钓龙台、钓龙井、登高石,而最重要的古迹闽越王庙还未重建。
典故传说
大庙山历史悠久,古迹多,传说也多。它同仓山的烟台山一样,之所以未与鼓楼的“三山”一起合称“五山”,皆因这两山均在城外。但它的许多美好的传说却令后人永难忘却。
首先,说无诸的后裔东海王余善相信世间有龙的存在,遂突发要在山上钓白龙的奇想。因为当时山的周围还是一片汪洋,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钓龙台和一口钓龙井,天天坐着垂钓,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也有人说从白龙江钓得一头白龙,养在山岭顶的一口井内。)。这钓龙台和钓龙井还能找到一些残迹,有关部门正图修复,供人游览。
其次,说古时由天上坠落一颗天星于山上。因为是天星,所以小孩往上一登就会长高。有了这个传说,福州早年便有了“九月九”上大庙山登高的习俗。到了那一天,大人带着小孩,从四面八方涌来。自古上大庙山有三条通道,一是从油巷下(今隆平路北端)经龙岭顶而上;二是从延平路北段,也经龙岭顶而上;三是从大庙路直接上山。到那一天,这三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聪明的小商贩抓住机会,在三条路两旁摆摊卖玩具,如土人囝(泥人)、状元帽、关刀等。小孩缠着要买这买那,大人只得慷慨解囊。
上山就是登高,争取爬上天星(也称登高石)站一会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笔者儿时不知登过多少次,但始终都没有使身高超过1.7米。即使这样,如再恢复登高旧俗,带小孩去登的人一定还会很多很多。
九、梓潼美食?
梓潼酥饼原名薄脆子,是中国四川梓潼的传统名吃,当地特色糕点之一。 梓潼酥饼主要以小麦精粉,菜籽油,化猪油,一级白糖,芝麻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均匀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余味回香淡雅等特点
十、梓潼特产?
有特产。因为梓潼位于四川省内,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所以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风味,如蒲江豆花、太极猪蹄筋、五谷豆芽、香菇等都是梓潼的特产。此外,梓潼还有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比如红糖、土鸡、板栗等,这些都是梓潼特有的美食。梓潼的特产以清新爽口、浓郁实在、营养丰富、无污染等特点为主,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果到梓潼旅游,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不一样的美食文化。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