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贤母园的由来?

51 2025-01-18 22:56

一、中华贤母园的由来?

江西省九江县与贤母文化结缘深厚,被中华母亲节促进会誉为“母爱之城”。中华传统四大贤母中有三大贤母曾先 后在九江生活、游历过,其中两大贤母(陶母、岳母)长期生活并最终归葬于此。孟母三迁择邻、断织教子;陶母截发延宾、封坛退鲊;欧母画获教子、诫子奉公;岳母为儿刺字、励子从戎 等典故,蕴含着忠、孝、仁、爱、礼、义、信、公、廉的精神,深刻浸润到华夏儿女的心灵,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国人无限景仰中,光彩照人。

中华贤母园是以陶母、岳母乃至欧母地方属性为依托,以贤母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目标,构建集文化展示、 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贤母文化主题公园。整个园区将作为爱国主义、廉政爱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贤母文化等教育基地和母爱文化研究基地。主体工程 包括:“一门”(母爱之门)“一塑”(中华贤母主题雕塑),“一道”(仁爱台阶),“两路”(思贤路、怀恩路),“三场”(入口广场、爱心广场、景区停车场),“四馆”(母范天 下主题馆中华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母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

东晋开国元勋陶侃母亲湛氏,三国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生于豫章新淦,15岁嫁给吴国扬武将军、柴桑侯陶丹为 妾,16岁生子陶侃。丈夫去世后,陶母湛氏以纺织谋生,并悉心教育儿子,有截发延宾、封坛退鲊等事迹流传于世。东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殁于江夏(今武昌),归葬于故里寻(浔)阳 鹤问湖畔牛眠地,被誉为中国传统“四大贤母”之一。陶然园中分别介绍了陶母教子典故,历代赞誉以及陶侃从出身贫寒逐步成长为荣登三公、位极人臣的艰辛历程。同时,还介绍了浔阳陶 氏家族在促进庐山佛教、寻(浔)阳文化以至兴盛江右文风所作的巨大贡献。为增加趣味性,还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示惜阴书院、陶氏部分家庭合影、模拟纺织、晋代服饰及其试衣镜留影等 。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崇敬母性的民族。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到《诗经》中的一首首讴歌 母性的诗篇,再到《史记》记载的华胥氏、嫘祖、姜嫄、“三太”等,无不表达人们对母性的崇拜。自西汉时期,《列女传》、《韩诗外传》将孟母的五个教子经典故事载入史册后,贤母文 化得到历代推崇,中华“贤母”辈出。母范天下主题馆由“悠悠史迹、母范天下、历代贤母、当代贤母风采、亲子教育平台”五个部分组成。通过图文、场景、多媒体和实物展示,阐释贤母 概念的形成、贤母文化的内涵、贤母的教子典范、贤母对子女、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作用,以实现传承贤母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匡正社会风气、振兴国家和民族的目的。

二、中华贤母园的故事背景?

江西省九江县与贤母文化结缘深厚,被中华母亲节促进会誉为“母爱之城”。中华传统四大贤母中有三大贤母曾先 后在九江生活、游历过,其中两大贤母(陶母、岳母)长期生活并最终归葬于此。孟母三迁择邻、断织教子;陶母截发延宾、封坛退鲊;欧母画获教子、诫子奉公;岳母为儿刺字、励子从戎 等典故,蕴含着忠、孝、仁、爱、礼、义、信、公、廉的精神,深刻浸润到华夏儿女的心灵,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国人无限景仰中,光彩照人。

中华贤母园是以陶母、岳母乃至欧母地方属性为依托,以贤母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目标,构建集文化展示、 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贤母文化主题公园。整个园区将作为爱国主义、廉政爱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贤母文化等教育基地和母爱文化研究基地。主体工程 包括:“一门”(母爱之门)“一塑”(中华贤母主题雕塑),“一道”(仁爱台阶),“两路”(思贤路、怀恩路),“三场”(入口广场、爱心广场、景区停车场),“四馆”(母范天 下主题馆中华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母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

东晋开国元勋陶侃母亲湛氏,三国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生于豫章新淦,15岁嫁给吴国扬武将军、柴桑侯陶丹为 妾,16岁生子陶侃。丈夫去世后,陶母湛氏以纺织谋生,并悉心教育儿子,有截发延宾、封坛退鲊等事迹流传于世。东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殁于江夏(今武昌),归葬于故里寻(浔)阳 鹤问湖畔牛眠地,被誉为中国传统“四大贤母”之一。陶然园中分别介绍了陶母教子典故,历代赞誉以及陶侃从出身贫寒逐步成长为荣登三公、位极人臣的艰辛历程。同时,还介绍了浔阳陶 氏家族在促进庐山佛教、寻(浔)阳文化以至兴盛江右文风所作的巨大贡献。为增加趣味性,还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示惜阴书院、陶氏部分家庭合影、模拟纺织、晋代服饰及其试衣镜留影等 。

岳飞母亲姚氏,生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为岳飞刺字“尽忠报国”。绍兴二年 (公元1132年)随岳家军至江州(今九江),被岳飞安置在庐山石门涧口岳家市的“岳氏名园”中居住。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病逝于鄂州(今武昌),宋高宗赐葬于江州株岭山麓陈家垅 (今九江县城南)。被誉为中国传统“四大贤母”之一。“岳母馆”展示了岳家市、岳氏名园及岳母后裔的相关文史资料与部分实物,介绍了岳母生平事迹和教子故事,通过多种艺术场景和 多媒体,再现了当年的历史情境。

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在母亲的“鞠育训导”下,终成为能文能武的骁勇少年。靖 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大举南侵,背负着“尽忠报国”的母训,从戎抗金。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因屡建战功,受命屯戍长江中游重镇江州(今九江),将家属安置在庐山西麓石 门涧,史称九江为岳飞第二故乡。金戈铁马苑简要介绍了岳飞的成长过程,以及主要战斗经历,着重展示了岳飞指挥的六大战役以及岳飞的飞扬文采,还通过多媒体形式,既让观众体验武术 练习、战争游戏,又了解岳飞精神、岳飞形象和沙场鏖战场面。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崇敬母性的民族。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到《诗经》中的一首首讴歌 母性的诗篇,再到《史记》记载的华胥氏、嫘祖、姜嫄、“三太”等,无不表达人们对母性的崇拜。自西汉时期,《列女传》、《韩诗外传》将孟母的五个教子经典故事载入史册后,贤母文 化得到历代推崇,中华“贤母”辈出。母范天下主题馆由“悠悠史迹、母范天下、历代贤母、当代贤母风采、亲子教育平台”五个部分组成。通过图文、场景、多媒体和实物展示,阐释贤母 概念的形成、贤母文化的内涵、贤母的教子典范、贤母对子女、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作用,以实现传承贤母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匡正社会风气、振兴国家和民族的目的。

三、中华贤母园是谁题词的?

《中华贤母》是由若离作词,夏墨彦、若离作曲,若离演唱的一首歌曲。

四、中华十二贤母?

一、 太任:首开胎教,母仪天下

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她性情温和,端庄雅静,在怀胎周文王的时候,注意实行胎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意思是绝不看邪恶的事物,不听淫乱的声音,说话文雅,不出口伤人。

由于胎教的缘故,周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母亲教他一件事,他能举一反三,会知道上百件事。

首开胎教之先河而母仪天下的太任是伟大母爱的化身,她的高尚品德感召着一代代女性。

二、仉氏:孟母三迁,成就"亚圣"

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他幼年丧父,是由母亲仉氏养大的。

孟子小时候,家住一片坟地附近,他就和小朋友一起学着做哭丧一类的游戏。仉氏认为,这种环境不适合儿子居住,就迁居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学着做买卖吆喝的游戏。

仉氏认为那里也不适合儿子居住,最后迁居到学宫(书院、学校)旁边,孟子开始模仿读书人的样子,仉氏感到满意,定居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

三、陈母:暴得大名,是为不祥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东阳县的年轻人杀掉县令,聚集了两万人,听说陈婴是诚信谨慎的人,大家想拥立他为王。

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她到了陈家,不曾听说陈家出过地位显赫的人,"今暴得大名,不详",现在突然获得大名声,这是不祥之兆,不如依附于别人,事情成功了,仍然可以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因为毕竟不是领头的人。

陈婴听从母亲,带着人马去投靠项梁,被封为上柱国,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项羽死后投降了刘邦,被封为堂邑侯。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同样,实力不够,也不要做"领头羊"。陈母的见识使得儿子在乱世得以保全。

四、韦母:绝学传世,课子授经

宣文君,是十六国时期的女经学家,本姓宋,是太常韦逞的母亲。

宣文君在小的时候,父亲就向她传授了儒家经典《周官经》。

结婚生子后,赶上战乱,宣文君身背父亲传给她的《周官经》,跟随丈夫,携带儿子徒步迁徙到山东,生活十分艰难。

清贫并没有动摇她把《周官经》传下去的决心,在儿子韦逞长到十来岁的时侯,就开始给他讲经。

白天,她要上山打柴,但是不管有多劳累,晚上还要坚持在昏暗的油灯底下教儿子读经。在儿子睡觉以后,她又开始纺线织布。

在宣文君的努力下,儿子韦逞对《周官经》很有研究,被任命为专门负责祭祀礼乐的官职"太常"。

当时《周官经》成了绝学,精通的人也只有宣文君了。前秦皇帝苻坚,特意设立讲学堂,亲自招收了学生一百二十多人,由她给学生讲解。

正是由于她的传经之功,苻坚赐予她"宣文君"的称号。

宣文君作为经学家,使绝学得以传世;作为母亲,课子授经,也是了不起的。

五、湛氏:截发筵宾,封坛退鲊

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早年丧夫,家境贫寒,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湛氏教导儿子,交朋友一定要结交品德好、学问好的人。

陶侃的好友范逵,有一次借宿陶家。没有草料,湛氏就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了去喂范逵的马,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居,换钱购买酒菜。

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湛氏“截发筵宾”,卖头发招待宾客,这深深感动了范逵。

后来,由于范逵的举荐,陶侃踏入仕途。

陶侃在浙江海阳做官时,监管渔业。有人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他,陶侃想到清苦度日的慈母,就让使者捎带给母亲。

湛氏向使者问明情况,将坛子封好,让使者再带回去,并在附信中说:“

你做了官,送给我的东西,不是用你的薪水购买的,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面对母亲的“封坛退鲊”,读了母亲的附信,陶侃感到羞愧,决心做一个清廉的人。

六、崔氏:助子仁政,感化罪人

崔氏是南北朝时期的名臣房景伯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房景伯小的时侯,她亲自教他识字读书。

房景伯在担任清河太守的时候,一位叫贝邱的母亲,来向他哭诉,她有个不孝的独生子。

房景伯是有名的大孝子,听后自然大怒,打算惩罚贝邱的儿子。

崔氏知道这事后,对房景伯说:“你也不要生气,把那母子请到我们家里来,让她儿子亲眼看看你是怎样孝敬我的,他会受到感化的。”

房景伯就派人将贝邱母子请到家中,让贝邱和自己的母亲同床而睡,同桌吃饭,由房景伯侍奉两位老人,叫贝邱的儿子在一边看着。

这样朝夕相处,过了一个多月,不孝之子被房景伯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内心十分惭愧,发誓痛改前非。

回家以后,贝邱的儿子果然变得很孝敬。

七、寇母:遗画教子,勤俭家风

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早年家徒四壁,全靠母亲勤苦持家。

寇母常常一边织布,一边教寇准读书。后来寇准做官,日子变好了,寇母却病逝了。

随着时间推移,寇准的生活越来越奢侈,过五十岁大寿的时候,在家里张灯结彩,备下山珍海味,大摆宴席,招待宾客。

家里的女佣刘婆见状,想起寇母的遗言,把寇准叫入内室,拿出寇母临终前所画的《孤灯课子图》,画中寇准在松油灯下读书,寇母在一旁织布。

画上题诗一首,“孤灯课读含苦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寇准看着画,想起当年母亲含辛茹苦,终将自己培养成人的经历,顿时泪流满面,急忙“辞宾客,停歌舞,罢宴席”。

八、郑氏:画荻教子,安于贫贱

郑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

欧阳修小的时候,家里连学习用的纸和笔都买不起,更别说请老师了,但是郑氏并没有放弃对欧阳修的教育,请不起老师,她就亲自教育儿子。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然想到,可以用这些荻草的茎秆在地上写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识字练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典故。

欧阳修长大后做了官,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因此被贬职,郑氏并没有抱怨儿子不识时务,而是宽慰儿子说:“你是为了正义被贬职,这很光彩。我们家安于贫贱,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九、姚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姚氏是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她性格倔强,为人刚直,家教很严,这深深影响了岳飞,虽然家中一贫如洗,但是岳飞自小就勤奋好学,又天生神力,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传说姚氏为了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组建“岳家军”,奋力抗击金兵,那四个字成为他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母刺字”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一个象征。

十、王母:因材教子,贫不废读

王冕是元朝末年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的成才来自于母亲的发现和支持。

王冕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因为家境贫困,只得让年仅七岁的王冕放牛。

王冕的父亲从来也不敢想,家里会出一个读书人,但是王冕的母亲有不同看法。

她发现儿子非常聪明,王冕经常丢下牛,躲在村塾的窗外听先生讲课,这样虽然挨了父亲不少痛打,但是却学会了很多书。

她心疼儿子,尽管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是好说歹说,劝丈夫让儿子读书。

王冕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家里没有油灯,夜里他只身一人跑到一座寺庙里,坐在泥菩萨的腿上借着长明灯的亮光读书,往往一直读到天亮。

尽管王冕学习进步很快,可是王父总想让儿子放下书本跟他一起种地,在这种情况下王母总是想法子开导王父,从而使王冕通过勤奋学习成为一位闻名天下的画家和诗人。

五、中华贤母园陶母和陶渊明什么关系?

中华贤母园陶母是陶侃的母亲,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六、贤母园四大贤母的故事?

一、孟母仉氏:断机教子

相传孟子小的时候,孟母以织布的方式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有一天孟子放学回家,孟母问他“今天的学习怎么样?”没想到孟子很颓废地回答道:“和过去没什么区别。”孟母一听火了,当时她正好在织布,于是拿起剪刀把所有织好的布都剪断了。孟子见状也愣住了,忙问母亲为何发火。孟母语重心长地说:“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从此以后孟子再也不敢颓废了,专心治学,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儒。

二、陶母湛氏:封坛退鲊

相传陶侃曾在浙江沿海一带做县吏,主管的就是当地的渔业。所以有很多以打渔为生的人就会送一些鱼巴结他。有一次有个人送了一坛子腌鱼(即鱼鲊)给陶侃,陶侃尝了两块后感觉美味无比。于是孝顺的他就托人把剩下的鱼鲊带回老家给母亲吃。没想到陶母收到后非但没有吃还让来人原封不动地送回去。

并且附信一封,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读完信后,顿时羞愧难当继而大为震动,从此他紧遵母亲的教导,一生清白做官,终名垂青史。

三、欧母郑氏:画荻教子

欧母郑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阳修作为北宋初期的文坛盟主,他一生的成就也离不开郑母对他的言传身教。欧阳修也是幼年丧父,本来他的家境还可以。但自父亲去世后,欧阳修的家境就一落千丈了。但是欧母并没有就此放松了对欧阳修的教育,著名的“画荻教子”讲的就是欧母在贫苦条件下教育孩子的故事。

原来欧阳修小时家里太穷了,所有的生计都维系在欧母一人身上。欧阳修五岁的时候,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了。但是家里太穷,根本就买不起笔墨纸砚。于是欧母便灵机一动,想到了用芦苇杆代替毛笔,用沙子铺地作纸。就这样,欧母一笔一划地教会了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之后也很争气,他在仁宗天圣八年高中进士,后来因为文声渐著,终于成为了北宋文坛上无可撼动的盟主。就连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都是欧阳修的得意弟子。

四、岳母姚氏:精忠报国

岳母姚氏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母亲。关于“精忠报国”的故事,相信每位读者都耳熟能详了。在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金人的铁蹄踏入了北宋的江山,一时间山河失色,国破家亡。这时候,岳飞的母亲姚氏深明大义,她并没有像其他人家的母亲害怕让孩子去打仗。而是大义凛然地鼓励儿子从军,并且为了激励岳飞,还在他的背上用绣花针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

受到母亲鼓励的岳飞奔向沙场,他时刻以精忠报国为己任,在与金人的战斗中屡立奇功,终于成为一代英雄。

七、讲解贤母园50字?

贤母园地处庐山脚下,总地面积1100亩。

贤母园以贤母文化为载体,整个园区将作为爱国主义、廉政爱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贤母文化等教育基地和母爱文化研究基地。

八、中华十大贤母排名?

1、太任,首开胎教,母仪天下

2、仉氏,孟母三迁,成就"亚圣"

3、陈母,暴得大名,是为不祥

4、韦母,绝学传世,课子授经

5、湛氏,截发筵宾,封坛退鲊

6、崔氏,助子仁政,感化罪人

7、寇母,遗画教子,勤俭家风

8、郑氏,画荻教子,安于贫贱

9、姚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10、王母,因材教子,贫不废读

九、九江贤母园诗词?

九江贤母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贤母岭,是贤母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以下是一首诗词:

沿着山路,来到贤母园,

溪流清澈,树影婆娑。

贤母岭上,葱郁苍翠,

昔日贤母,留下丰碑。

造园之艺,展现人文风采,

名家墨客,留下诗篇佳作。

望江楼上,瞭望江水,

历史沧桑,依旧清澈。

园内道路,曲径通幽,

草木葱茏,花香四溢。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仰视苍鹰,俯瞰城池。

赏景流连,思古怀贤,

心旷神怡,忘却尘世纷扰。

此处江南,山水相伴,

忘情畅游,惠及心灵。

十、冠芳园周边景点?

国花魏紫冠芳园。关林记取兴衰事,五凤楼前话乐天。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织金洞停车攻略?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