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明十三陵图片,十三陵定陵

十三陵 1000 114 2023-11-21 10:52

一、十三陵、北京明十三陵、明十三陵简介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陵是指明朝十三位皇帝及皇后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北京市区的德胜门出发,向北经过沙河、昌平就可以到达十三陵地区。这些陵墓是明朝帝王的重要墓地,包括长陵、定陵、显陵等,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寝的重要遗址之一。

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陵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陵内有主要建筑棱恩殿、明楼和宝顶。棱恩殿为我国现存形体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定陵是明神宗朱翊yì均的安寝之地,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著名的十三陵地下宫殿就在这里。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地下宫殿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明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另一座明陵:永陵,是明世宗朱厚聪的陵寝,其规模虽不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其主要建筑明楼,为十三陵建筑之冠。

十三陵除以上景点供游人观览外,还有著名的石牌楼(为我国最大的古石坊)及造型细腻、栩栩如生的石象生。1958年修建的十三陵水库,更给十三陵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夏季旅游的好去处。十三陵第九号皇陵:昭陵,也从1985年开始修复,1989年11月1日修复完毕,对外开放。十三陵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明十三陵建筑群依长陵的神道作为总神道,其牌坊、石像生均为各陵公用,以长陵为中心,后面的皇陵按左右依次排开。明陵的陵寝制度与古制不同之处在于前方后圆,既前面的院落为方形,后面宝城为圆形,宝顶、明楼、享殿按一条中轴排列,各陵皆按此规制,只是规模大小、奢俭程度不同,其中,长、永、定三陵为墓主本人所建,由于在位时间较长,为展示皇威浩大,其陵墓规模均宏大壮观,装饰奢华,其他陵墓为墓主的继任皇帝所建,受国力和其他因素影响,规模略小。

景区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四个:定陵、长陵、昭陵、神道。

 未开放陵区:永陵、献陵、庆陵、茂陵、康陵、景陵、泰陵、德陵、裕陵、思陵。

景区游览图:

二、明十三陵图片

明十三陵图片(44个景观)

1、神道

神道介绍:十三陵中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石牌坊

石牌坊介绍:神道上的第一座建筑,仿体由白石和青石雕琢组装而成,其下构件均依木制构件形制进行雕刻,是我国现存最早和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石牌楼。

3、大红门

大红门介绍:是前往天寿山陵区的门户,处于龙山和虎山之间,宫门墙体为红色,单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下承石刻冰盘檐,辟三券门,处于高岗之上,气势非凡。

4、下马碑

下马碑介绍:立于大红门前左右两侧,形制相同,高5.32米。朝廷命官前来谒陵,到此碑前必须下马步入陵,以示崇敬。

5、神功圣德碑亭

神功圣德碑亭介绍:碑亭平面为方形,台基边宽23.1米,亭高25.14米,四面各辟券门,重檐歇山顶。碑亭之内树立着“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6、华表

华表介绍:立于神功圣德碑亭四角,白石雕刻而成,高10.81米,对称而设。

7、石像生

石像生介绍:设置基本沿用明孝陵制度,从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往北的800余米的区域内,矗立着12对石兽和6对石人,展示出帝王驾前的威仪,取“形状如生”之义。

8、棂星门

棂星门介绍:位于石像生的尽头,设门三道,每道门有两块门枕石,可安两扇门扉,以取“设六扉而开阖”之意。由于三门的大额枋中部上端各饰有宝珠火焰装饰,人们又称之为火焰牌坊。而帝后入葬山陵时,必须经过此门,所以又常称之为龙凤门。

9、长陵

长陵介绍: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是十三陵中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10、长陵陵门

长陵陵门介绍:陵门内为长陵第一进院落,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11、长陵裬恩门

长陵裬恩门介绍:祾恩门为长陵第二进院落殿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

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祾恩门两侧还各有掖门一座,均作随墙式琉璃花门,门上的斗拱、额枋,门顶的瓦饰、椽飞均为黄绿琉璃件组装,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分明。

12、长陵裬恩殿

长陵裬恩殿介绍:长陵祾恩殿仿明代皇宫金銮殿(明代又称奉天殿、皇极殿)修建,面阔9间(66.56米),进深5间(29.12米),殿堂中梁、柱、枋、檩、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构件,均为名贵的优质楠木加工而成,可谓气势恢宏、用材考究,是国内罕见的大型殿宇之一。

祾恩殿的左右两翼,明朝时曾建有左右配殿(又作“廊庑”)各十五间,清代中叶毁坏并拆除。配殿之前各建有神帛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其制均由黄、绿琉璃件组装而成,小巧玲珑。炉顶为单檐歇山式,炉身正面为四扇假棱花槅扇,正中辟券门,门内为小室,用于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吊和祝版。

13、长陵棂星门

长陵棂星门介绍:长陵棂星门为柱出头式牌坊,其两石柱,截面作方形,顶部各雕一坐龙(两龙相对),前后戗抱鼓石。柱间木构部分仍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时仿景陵制增构。

14、长陵石几筵yàn 

长陵石几筵介绍:石几筵由须弥座形制的石供案和石香炉、烛台、花瓶等五件雕刻精致的石供器组成。

15、长陵明城

长陵明城介绍:长陵方城高12.95米,下设平面走向呈“T”形的券洞,该券洞在《大明会典》中又作“灵寝门”,其实际作用相当于进出宝城的城门洞。从琉璃屏前东西分驶,可出方城明长陵而达于宝城内。

方城之上,建有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明楼。长陵明楼原为木质结构,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缮各陵明楼时,“一律改发石券”,如今明楼的外观则形制基本如旧,楼南侧上下屋檐之间挂“长陵”金字匾额,楼内正中立有“圣号碑”,碑制为龙首方趺,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因碑身用朱漆阑画云气,故又有“朱石碑”的俗称。

16、明成祖雕像

明成祖雕像介绍:朱棣是明代第三位皇帝,也是明朝继开国皇帝朱元璋后又一位具有雄才大略且颇有作为的帝王。

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cōng改为“成祖”。

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17、定陵

定陵介绍:位于长陵西南方大峪山下,陵中安葬着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和他的两个皇后。

定陵占地18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它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18、定陵石碑

定陵石碑介绍:明十三陵中每座陵宫前都有一座神功圣德碑(思陵除外),定陵前的龟驼碑背面右上角有一块白圆形的痕迹,因此又被称为“月亮碑”,在当地百姓中至今流传着“定陵月亮碑”的神奇传说。

据说,一日万历在昏睡中见了火神爷,说要烧了他已预先建好的定陵。万历和火神爷打赌,将来如定陵被火烧,就让他现在先瞎一只眼。火神爷大笑而去,万历惊觉,果真瞎了左眼,从此生病,不久即亡。万历死后,右眼始终不肯闭上。入葬后,右眼放出的光影投射到石碑上,就成了那个白圆形的东西,每逢阴历月底和月初,这东西就亮如十五的月亮,“定陵月亮碑”从此被叫了开来。某月十五,乌云遮月,火神爷趁机放火把定陵烧个精光。此后,定陵屡建屡烧,直到最后全部改为石建筑,才稍为消停。但碑上的“月亮”已被大火烤死,再也不会发光了。

19、定陵祾恩门

定陵祾恩门介绍:定陵内的棱恩门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深2间,因当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而被烧毁,如今只剩下台基。

20、定陵祾恩殿

定陵祾恩殿介绍:棱恩殿重檐顶,面阔7间,深5间,是举行陵祭仪式,供奉墓主牌位、衣冠等物的地方,与祾恩门一样,因当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而被烧毁,只剩下台基遗址。

21、定陵棂星门

定陵棂星门介绍:定陵棂星门为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通常游客是不走中间的门的,因为一旦踏入,便意味着下了阴间,无法还阳,当然这只是传统的一种说法。

22、石五供

石五供介绍:明楼前的石供案上摆放的是石头做成的五个供品,中间一香炉,旁边两蜡台,最外边两花瓶,称之石五供,用来烘托陵园气氛,也是象征后人对祖先的尊敬之意。

23、明楼

明楼介绍:明楼是定陵的标志性建筑,上面匾额书"定陵"二字,楼内竖"圣号碑",碑额篆刻"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神宗是庙号,显是谥号。

在十三陵中保存完整的明楼有三座,定陵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定陵明楼全部以石料雕刻组装而成,通体上下无片木寸钉,故而存立世间400余年,仍巍峨壮观,完好无损,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高超技艺的明证。

24、鹿角柏

鹿角柏介绍:从大门到玄宫入口,一路上古木苍翠,给人以幽远厚重之感,沿途左侧有两株鹿角柏,也称帝王柏,其树龄据专家考究应该远超过定陵建造的年代,应该是当年定陵建造时移栽的,乃树中极品,两柱帝王柏雄踞南北,显示九五至尊地位。

25、定陵地宫

定陵地宫介绍: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包括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四件珍贵国宝。

定陵地宫全部用石砌成,以青石为主,宫内面积为1195平方米,以石拱券做支撑,空间开阔,其中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地宫内布局与地上建筑相同,分为正殿、配殿、前殿,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翊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26、定陵珍宝馆

定陵珍宝馆介绍:定陵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全部都是地宫的出土文物,并举办有“定陵出土文物陈列”,用于介绍定陵的概况、地宫的发掘过程以及万历皇帝朱诩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随葬器物。

27、昭陵

昭陵介绍: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hòu(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28、昭陵陵门

昭陵陵门介绍:昭陵陵门

29、昭陵明楼

昭陵明楼介绍:昭陵明楼

30、昭陵裬恩殿

昭陵裬恩殿介绍:昭陵裬恩殿左右两侧分别有配殿。其中西侧配殿为昭陵历史陈列厅。这里展有历史图片、介绍以及一些微缩场景,将有关昭陵的历史生动展现出来。东侧配殿为海瑞生平事迹展,展有他的书法作品、文章以及微缩事件场景。

31、昭陵御碑亭

昭陵御碑亭介绍:昭陵御碑亭为重檐歇山顶,四辟券门,亭内有龙首龟趺式神功圣德碑,碑上无字。

32、《友谊》碑

《友谊》碑介绍:棱恩门前立一《友谊》碑,上面刻有“友谊长存”字样,碑的后面有小楷书写的内容,只是年头太久看不清楚

33、永陵

永陵介绍: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cōng(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34、献陵

献陵介绍: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35、庆陵

庆陵介绍:位于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36、茂陵

茂陵介绍: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37、康陵

康陵介绍: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38、景陵

景陵介绍: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39、泰陵

泰陵介绍: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yòu樘chēng(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40、德陵

德陵介绍: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41、裕陵

裕陵介绍: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qí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42、思陵

思陵介绍: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

43、明皇蜡像宫

明皇蜡像宫介绍:明皇蜡像宫里是明朝从起到衰的全过程,形象生动的蜡像人物让人如临其境。有导游免费讲解,在里面走一圈,像是经历了一个朝代一样,收获很大。

44、蜡像宫内部

蜡像宫内部介绍:蜡像宫内部

三、十三陵定陵

定陵,位于北京十三陵陵区的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和孝端的合葬陵墓,为一代王朝归宿的缩影。定陵地下宫殿是十三陵中第一座被发掘的皇家陵寝。浩大庄严的陵寝在肃穆中尽显清幽之美,行走在地下宫殿,仿佛与时光逆向而行,恍若隔世。中国帝王生与死所享有的奢华和富有让你无法想象……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68—1644年)13位皇帝的陵墓群。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陵区三面环山,蟒山、虎峪雄踞两侧,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天造地设”和“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朱翊钧(1563—1620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八月十七日生。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hòu第三子,母贵妃李氏原为裕邸宫女。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为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死于弘德殿,葬于定陵。

孝靖(1565—1611年):宣府都司左卫人(今河北宣化)。《明史》有传,她13岁时被选入宫,为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李太后的仕女。三年后,被万历帝青睐临幸有孕,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这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泰昌皇帝。万历十年(1582年)四月封恭妃,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四月进封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孝靖皇后王氏去世。因明制非皇后不得入陵,故未葬定陵,而葬在天寿山东井左侧的平岗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7月,万历皇帝朱翊钧卒,38岁的长子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母以子贵,朱常洛追谥母亲王氏为皇太后,但仪礼未成,自己先崩,由此还闹出一场沸沸扬扬的“红丸案”。是年9月,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继位,才为孝靖王氏上尊谥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

孝端王(1564—1620年):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生于京师,永年伯王伟之女,万历六年(1578年)册立为皇后。她不得宠,也不争宠,故能正位中宫长达42年。王氏性情温和,但不受明神宗的喜爱。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孝端皇后王氏病故,葬于定陵。

万历皇帝朱翊钧亲政初期,勤于政务。后期不理朝政,荒淫残暴,肆意挥霍,终日与妃嫔饮酒作乐,过着糜烂的生活。全国上下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翊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据传说,定陵建成后万历皇帝非常高兴,竟带领后妃和群臣来到陵园,一时兴起,竟在地下宫殿饮酒作乐。

建陵历史

定陵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开始营建,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月竣工,历时六年,占地约18万平方米,耗银800余万两。定陵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外罗城、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地宫等。定陵地下宫殿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皇家陵寝。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

陵寝规制

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主体建筑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建筑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等。法恩殿原面阔七间,清兵入关后被毁,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缮,改为五间,民国初年又遭火焚,仅存遗址。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明楼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定陵的标志性建筑。顶为重檐歇山顶,檐下榜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枋、椽、斗拱也用石雕,加饰彩画,坚实美观。明楼内的石碑,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地下建筑由前、中、后、左、右五座殿室组成,即为地下宫殿(玄宫,又称“玄寝”),室间有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门连接,最大的一扇门高3.3米,宽1.7米,重达4吨。玄宫深度是27米,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均为石拱券。帝后棺椁和随葬物放在后室内。前室前有砖石隧道,系帝后棺椁入葬的墓道。

四、明十三陵门票

(淡季为当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旺季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明十三陵门票价格:

  • 神路:淡季25元,旺季35元;
  • 昭陵:淡季25元,旺季35元;
  • 定陵:淡季45元,旺季65元;
  • 长陵:淡季35元,旺季50元;
  • 联票:110元 
  • 半价票:55元

景区开放时间:08:30-16:30

用时参考:3小时

交通信息:公交车872路南新村站

*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景区当日实际公示信息为准。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圆明园简介,圆明园图片,圆明园门票
上一篇:恭王府,恭王府图片,恭王府门票